在山东成武县苟村集镇的几间破草屋里,1974年的寒风穿透土墙。
工友们围着自制的简陋工具——固定在条凳上的大剪刀、手动绕线机,额头沁汗。当第一台SJ3-30kVA变压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时,这群人激动得手舞足蹈。
谁曾想,这台粗糙却充满热血的“初代机”,竟拉开了一场跨越半世纪的硬核进化......
草台班子的“电磁魔术”
彼时的达驰电气前身“第二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连像样的设备都没有,当时全厂最值钱的设备是两台破机床,而变压器——这个需要精密电磁计算的设备,对这群连初中物理都没学过的工人而言,无异于“让铁匠造火箭”。没有硅钢片,他们用剪刀裁剪废旧铁皮;没有绕线机,工人手摇木轴计数,油箱密封靠螺丝和黑胶布,历经三次失败,终让凝聚无数血汗的第一台变压器SJ350kVA变压器成功运转。在河南淅川县投运时,3800元的货款让厂里第一次尝到技术创新的甜头。那时中国农村电网建设刚起步,这种“土法变压器”迅速成为周边公社的抢手货,车间年产量从17台蹿升至30台,工人们戏称这是“铁疙瘩变金疙瘩”。这台“最小变压器”虽不起眼,却让达驰正式踏入电力装备领域。工人们挎着工具包走街串巷,边修电机边卖变压器,像极了“电力江湖”的游侠。
“铁疙瘩”变形记
80年代,农村用电的痛点成了创新的火种。农忙时变压器超负荷,农闲时又“大马拉小车”。1985年,达驰投入全厂积蓄,研发出国内首台S7-100/30kVA调容变压器,这台“变形金刚”能按需切换容量,一举将电费支出降低60%,彻底解决了农村的能耗痛点,填补了国内空白。1988年调容变压器获国家专利,达驰也从县办小厂跃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版图从周边县市、山东全省,迅速扩张至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省。
而变压器家族的进化图谱,自此加速展开:
1992年解堵变压器、脱水变压器等“新成员”接连问世,斩获国家专利与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达驰”商标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提名、“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和第八届美国国际博览会匹兹堡金奖。1993年跻身全国仅4家的110kV级变压器定点生产厂,工人们用七天七夜完成工厂搬迁,踏入现代化新厂区。1995年,企业晋升为“国家大型Ⅱ级企业”,新S9变压器研制成功,引进开发全工况互感器并成功设计了35kV级干式变压器、63kV级、110kV级非标油浸式变压器等。1996年,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通过验收,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1997年,S9-M全密封变压器研制成功。2005年,220kV级节能变压器开始投产。2007年,投资5.5亿元启动第八次技改,上马了500kV级超高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并于次年顺利通过国家电网验收,车间里出现比卡车还大的铁芯轧机,宣告着“巨无霸”时代的来临。
“体重”不断增大的同时,自主创新的引擎在新世纪浪潮中持续催生着多样化的成员:2009年铁路牵引变压器,2010年有载调容电力变压器、非晶铁芯配电变压器和自耦电力变压器,2014年智能电力变压器、节能电力变压器,2015年三种型号的高过载配电变压器,2016年±400kV换流变压器,2021年车载移动变、箱逆一体机等新产品,2024年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等8项新产品(技术)陆续自主研制成功,如今达驰电气变压器家族最大的成员容量高达400MVA,已飙升至初代“小个子”的一万多倍!
从30kVA的田间草创,到如今涵盖调容、密封、节能、干式、油浸、非晶合金、牵引、智能、超高压、高过载、车载移动变等全谱系的“巨无霸家族”,这段历程,不仅是单个产品的进化,更是整个变压器家族谱系从低压到超高压、从单一到多元的蓬勃扩展和技术实力的持续跃升。但硬核进化从未止步——超高压技术的纵深突破、棉籽油等绿色节能材料的探索应用以及数字智能化的深度赋能,正驱动着产业向新质生产力的深刻跃迁,催生新一轮变革......
点亮世界的“电力驿站”
2021年达驰电气进入水发集团后,公司产品再次实现技术跃升、家族壮大。达驰变压器从鲁西南的田间地头,走向了世界舞台,它们如同遍布全球的“电力驿站”,在无数关键节点默默释放能量。从神舟系列对接赋能“飞天梦”到上海迪士尼守护“童话梦”;从驱动区域经济大动脉的鲁南高铁到点亮城市地标的东方明珠;从征服极寒的北京冬奥赛场到无惧风浪的中海油海上钻井平台;从磅礴伟力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的千里清流到西气东输能源命脉;从支撑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新疆戈壁深处,到用绿电驯服黄沙的内蒙古沙地;从2000年孟加拉国首个驻外办事处到成功登陆印尼和乌兹别克斯坦奥林匹克城、照亮“一带一路”沿线,更在2024年,以SF-120000/34.5变压器破冰北美市场,点亮美国德州数据中心。它们的足迹早已跨越国界,“点亮”亚、非、欧、美等 26个国家和地区,送去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造一台变压器容易,难的是用一辈子让它‘长大’”,这是达驰人最浪漫的人生标本。从“小个子”到“巨无霸”,从县城作坊到全球市场,一台变压器的变迁,是达驰电气的70年,也是中国电力装备“从追赶到领跑”的缩影。正是万千同“达驰人”一样的中国制造追梦者、造梦者、圆梦者,用草屋中裁剪铁皮的手,实验室彻夜攻关的眼,领奖台荣光背后的汗,共同编织、谱写了中国制造的“长征”史诗,焊铸起民族品牌屹立世界的时代坐标。
当夜幕降临,无论你身处霓虹都市还是戈壁荒漠,或许某盏灯的背后,正跃动着一颗来自鲁西南的“电力心脏”——它沉默如铁,却永远热血澎湃。
供稿:石丁菁